
郑淳哲
(1901~195?)
郑淳哲是东学第2世教主崔时亨的外孙,出生于忠北沃川郡青山面校平里,与方定焕、丁炳基等人一起组织了七色彩缎会。
为国民童谣《拍手玩》谱曲的郑淳哲,与创作《月牙》的尹克荣、创作《想哥哥》的朴泰俊、创作《凤仙花》的洪兰坡等同为1920年代韩国代表童谣作家。郑淳哲是东学第2世教主崔时亨的外孙,出生于忠北沃川郡青山面校平里,与方定焕、丁炳基等人一起组织了七色彩缎会。1929年发行了童谣作曲集《苇叶笛》。其中收录的《宝宝进行曲》(拍手玩)在当时,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很喜欢唱。解放后,其作曲的《毕业式歌》也成为国民之歌。
1930年代,郑淳哲与郑寅燮、李轩求等人共同创办了名为“绿杨会”的童谣儿童剧团体,还发表了《七色彩缎韩服》、《白雪会》、《圣德大王神钟》、《稻草人》等儿童剧作品。尤其与方定焕关系密切,领导了早期儿童运动,成为童谣运动的先驱。但在当时韩国国内得不到应有的评价,6.25战争时,被裹挟至北方,从此杳无音信。
郑淳哲籍贯延日,儿时名汾沓,字星春。在青山读普通学校的郑淳哲中途辍学回家,悄悄藏在从沃川站开发的货车里来到的首尔。此后,在东学第3世教主孙秉熙的安排下,就读于普成中学。加入金起田、方定焕等组织领导的天道教少年会开展活动。创办了天道教少年会月刊《开辟》,在开展女性运动、农民运动、体育运动等的同时,致力于启蒙大众。其下属团体少年会从1923年3月开始创办了月刊《儿童》,领导少年启蒙运动。天道教少年会的这些运动是韩国首次开展的儿童文化运动和儿童人权运动。
1923年,一起留学的郑淳哲与方定焕共同参与了创立儿童运动团体“七色彩缎会”的工作。“七色彩缎会”从1923年3月16日起步,5月1日,以方定焕为中心,先后有郑淳哲、尹克荣、马海松等人加入,后来把这一天定为儿童节。尹克荣是郑淳哲在日本留学期间结识的,即使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他们仍参加东京音乐大会,持续学习音乐。
在《儿童》杂志中作曲并发表儿童创作歌谣,致力于普及童谣。东京留学结束后回到国内,他继续以首尔庆云洞的天道教大教堂为中心,开展各种儿童运动。在童谣作曲集第1辑《苇叶笛》中,收录了《拍手玩》、《喜鹊呀》、《夏雨》、《树叶船》、《苇叶笛》等歌曲。至今为止确认的郑淳哲歌曲包括杂志《儿童》中发表的《兄弟星》(1923)、朝鲜日报发表的《摇篮曲》(1928)、尹石重作词郑淳谱曲的《毕业式歌》(1948)等36曲。除此以外,加上《朝鲜童谣百曲集》(1946) 上卷中收录的《村夜》、《小星星》、《好朋友》等,共达40余曲。
郑淳哲从1931年至1934年任职于京城保育学校,1939年至1941年第二次来到东京学习音乐。1948年,在首尔诚信女高开始教师生活,在职当时人送外号“韩国贝多芬”。在城信女高任职期间,爆发了6.25战争,学校校长避难离去,将学校托付给郑淳哲。独自一个人留在学校的郑淳哲,据说在人民军撤退的9月28日,被裹挟至北方。家人将9月29日定为忌日,每年祭祀。北朝鲜音乐史上也将郑淳哲视为重要的童谣作家。
1930年代,郑淳哲与郑寅燮、李轩求等人共同创办了名为“绿杨会”的童谣儿童剧团体,还发表了《七色彩缎韩服》、《白雪会》、《圣德大王神钟》、《稻草人》等儿童剧作品。尤其与方定焕关系密切,领导了早期儿童运动,成为童谣运动的先驱。但在当时韩国国内得不到应有的评价,6.25战争时,被裹挟至北方,从此杳无音信。
郑淳哲籍贯延日,儿时名汾沓,字星春。在青山读普通学校的郑淳哲中途辍学回家,悄悄藏在从沃川站开发的货车里来到的首尔。此后,在东学第3世教主孙秉熙的安排下,就读于普成中学。加入金起田、方定焕等组织领导的天道教少年会开展活动。创办了天道教少年会月刊《开辟》,在开展女性运动、农民运动、体育运动等的同时,致力于启蒙大众。其下属团体少年会从1923年3月开始创办了月刊《儿童》,领导少年启蒙运动。天道教少年会的这些运动是韩国首次开展的儿童文化运动和儿童人权运动。
1923年,一起留学的郑淳哲与方定焕共同参与了创立儿童运动团体“七色彩缎会”的工作。“七色彩缎会”从1923年3月16日起步,5月1日,以方定焕为中心,先后有郑淳哲、尹克荣、马海松等人加入,后来把这一天定为儿童节。尹克荣是郑淳哲在日本留学期间结识的,即使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他们仍参加东京音乐大会,持续学习音乐。
在《儿童》杂志中作曲并发表儿童创作歌谣,致力于普及童谣。东京留学结束后回到国内,他继续以首尔庆云洞的天道教大教堂为中心,开展各种儿童运动。在童谣作曲集第1辑《苇叶笛》中,收录了《拍手玩》、《喜鹊呀》、《夏雨》、《树叶船》、《苇叶笛》等歌曲。至今为止确认的郑淳哲歌曲包括杂志《儿童》中发表的《兄弟星》(1923)、朝鲜日报发表的《摇篮曲》(1928)、尹石重作词郑淳谱曲的《毕业式歌》(1948)等36曲。除此以外,加上《朝鲜童谣百曲集》(1946) 上卷中收录的《村夜》、《小星星》、《好朋友》等,共达40余曲。
郑淳哲从1931年至1934年任职于京城保育学校,1939年至1941年第二次来到东京学习音乐。1948年,在首尔诚信女高开始教师生活,在职当时人送外号“韩国贝多芬”。在城信女高任职期间,爆发了6.25战争,学校校长避难离去,将学校托付给郑淳哲。独自一个人留在学校的郑淳哲,据说在人民军撤退的9月28日,被裹挟至北方。家人将9月29日定为忌日,每年祭祀。北朝鲜音乐史上也将郑淳哲视为重要的童谣作家。